补充:认证本来是用于预防企业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的问题,逐步提高品质。但企业拿到证后把证作为宣传自己的形象的东西,好象通过了认证、企业的质量就一定好一样。
怪怪怪,想到看到就是做不到,这才是中国认证行业的悲哀!
第十一怪:怪圈——“三权分立”,互相制约。
咨询公司制约认证机构,认证机构的审核员制约受审核企业,受审核企业制约咨询公司。(这样的认证能公正吗?)
太经典啦~
这样的怪还多哦,见怪不惊嘛!
那大伙在这个行业/岗位,觉得有意思吗?
我是信心丧失,很不是滋味!
既然这么多认证的怪事,我有点纳闷,一个优秀的企业在中国如何评价自己的供应商。奥迪、大众都怎么评价?难道这张纸文凭代表了一切?
水至清则无鱼,但水太深也不见得是好事,召回得还不是主机厂,吃亏得还不是主机厂?简直是赔了妇人(让供应商赚了一笔)又折兵(召回产品)。
我来添一怪!认证公司不保通过企业不签约,你说怪不怪!
哇噻!哇噻!哇噻!
怪! 怪! 怪!
厉害啊
真的长见识呀................